close

巨輪演進,時代的眼淚
那天,帶孩子去兒科診所看病
看完診後,在櫃台等待領取藥物
等待期間,看到櫃台深處,一位年過五十的藥師或是藥劑師
迅速、敏捷而專業的配起孩子們的用藥
一一對著 藥名、藥瓶,核對、取出、搗碎,分裝於各個小藥包中,最後唱名請病人前來領取
手刀直起直落,或說是 庖丁解牛般的俐落,不拖泥帶水,也不為過
活像是一對機器手臂在運作般,讓我驚嘆不已
但 腦海突然閃過一個念頭
如果真的是一對機械手臂呢?
會不會更好?
-
-
-
如果當天的調劑和配藥超過一百次, 或說是一千次
那就速度、精確、疲累及耐受度…等等來說
機器跟人力,那一個會比較好?
我們比較相信超市收銀員的手按計算機,還是電腦掃條碼計價比較可靠?
假設一天一萬次的收費計價呢?
我們比較相信人還是機器?
-
-
-
現在來說,精密工業的準確度已經要求到六個標準差,換句話說,每百萬次的操作,只容許10次以下的犯錯機會
或說是,有99.7%以上的準確、速度和長久性的廉價水電成本費
此外,簡單而客製化的機械手臂,現在價格已經可以降到百萬元以下
那,人力比較划算還是機器?
為什麼 郭台銘 要興建機械人大軍,在無燈工廠裡,日夜不停、不舍晝夜,且惡劣、密不通風的環境裡運轉著
答案不言而喻
這樣的趨勢再延續下去,藥師或醫師真的有存在的必要性嗎?
還是只靠一張執照牌保護著而已?
我反覆思考這個問題
-
-
-
最後給自己的答案是
證明自己價值的方式是,不要讓自己可以被機器取代
-
-
-
看看坊間的停車場 ,曾幾何時
從以前幾乎都配帶一位收費員
到現在,90%以上停車場,都是機器閘門,也無人進駐,也都客人自助操作
機器旁留下一個電話號碼,遠端中控連線,有問題再打來故障排除
如果真的有緊急帳務或是軟體問題卡關,後端車輛在等待,中控的值班人員可以先遠端操作,讓機器閘門先開起,車子先出去
帳務後續再來處理
這是我經歷過的
我也很訝異這些改變都是在三、五年內靜悄悄的發生
不是登高一呼,也不是一呼百諾般的說
我們今天來改變吧 !
不是的,我也不是在蜀犬吠日,而是這一切都在靜悄悄的轉變中
-
-
-
從專業、迅速、而確實的醫護人員
到機械手臂可以用200% 、300%或是400%以上的效率,輕易取代
我們是不是只差在一張執照牌保護著而已?
我很憂心
我也反想過自己的優勢是甚麼?
時代的巨輪在運轉著
沒有為任何人停下腳步或佇足
還記得 美國工業重鎮變成 鐵鏽帶 嗎
拉近一點來說
還記得台灣高速公路上,收費站裡上千位的收費員嗎?
ETC完全取代了他們
現在去問問普羅大眾,有幾位誰想回到過去那樣停車、等待、人工收費的高速公路?
-
-
-
時代沒有憐惜
巨輪沒有眼淚
我們自己的優勢在哪裡?
有沒有在持續精進?
有沒有在持續創造自己的價值?
準備好了沒有?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